最近实验室接到客户送检一件和田玉原石(图1,2),要求鉴定皮色真假。这件和田玉原石,整体的磨圆度非常好,但被切成大小不等的四块,肉眼看表皮颜色呈棕黄色,有些厚度且逐渐过渡,感觉比较自然,表面呈蜡状光泽,在紫外荧光灯下没有荧光。看上去是非常完美的一颗子料。
图1
图2
但是在NGTC实验室的超景深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光谱仪、拉曼光谱、X荧光能谱仪等检测仪器的观察、检测下,这块玉石慢慢被剥去了外衣而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在超景深显微镜下放大观察,玉石表面作假的各种人工痕迹暴露无遗;紫外-可见光光谱、拉曼光谱的特征峰也与天然带皮色子料的特征峰不一致;“皮色”部分的化学成分有异常等等。这些数据足够说明它只是表面披着“子料”衣裳的仿子料,表皮的黄颜色都是做上去的! 和田玉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钟爱的玉石,购买收藏和田玉是玉石爱好者们必不可少选择。随着前些年整个珠宝玉石首饰市场迅猛发展,购买和田玉饰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其中由于和田玉子料特殊市场定位,引得不少业内甚至行外的机构或个人把目光集中在和田玉子料的投资上,同时也引发了子料价格的暴涨,收购子料一度掀起高潮。随着这一两年玉器市场的清淡,出货的需求也在增加。 无论收购高潮还是出货需求增加,交易双方对子料真假鉴定的需 求一直存在。很多投资者在追涨的阶段,信心爆满,有时未做充分的鉴定即做出投资;而在市场走低,需出货时,寄希望于检测机构能给出一张鉴定证书,以证实其“子料”的价值,所以NGTC实验室在接收相关子料的检测鉴定样品中呈现一种现象或趋势,即和田玉子料市场冷清,但要求子料鉴定的需求却比市场火热时还多。 在和田玉子料暴力的驱使下,市场上各种仿子料的手段层出不穷,且仿制水平不断在提高。从大型子料原石到小子料,从原料上归类基本有三种类型,即用仿制品作假仿子料、用各种山料仿子料,以及子料的皮色二次改造等手段。 为了更好了解和田玉子料及仿子料,笔者通过列举几个NGTC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大家更清楚掌握子料及各种仿子料的作假方法。 一、和田玉子料 和田玉子料是指原来在山上的和田玉,经过长期的自然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在河中形成的卵石形态,表面可有子皮,并在河床中采集的和田玉玉石,市场称为子料。子料的块度有大有小。
图3 和田玉子料 看看上面这件样品(图3),典型的子料,从宏观角度可以观察到这件子料磨圆度较好,玉石整体的轮廓呈流线状,具有典型的油脂-蜡状光泽;从微观角度可以看到天然的“毛孔”及裂隙、裂理等等天然子料特征。玉石表面没有任何人工打磨痕迹,也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1. 仿子料-仿制材料作假 按照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中对有关仿宝石的定义,仿制品可以包括天然材料、人工材料。天然材料主要使用其他低档的玉石及仿制品,如石英岩、大理石、蛇纹石等等;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等。这些材料经过切磨成和田玉子料的形态,然后染上颜色来仿和田玉子料。 图4、图5中显示的样品就是利用石英岩、塑料来仿子料的。首先把样品打磨成子料的形态,然后在表皮染上颜色,瞬间华丽变身成 “子料”,对于外行来说还是挺唬人的。但从肉眼上观察石英岩、大理石等颗粒感强于和田玉,塑料、玻璃等则无颗粒感,内部有时可见气泡,光泽等方面也差异较大。仿品“子料”确定的测试方法则是利用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等无损方法,就能很容易区分出来了。
图4 石英岩
图5 塑料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要盲目相信,有商家或藏家说来自和田地区的“鹅卵石”,就信以为真的认为是和田玉子料。 NGTC实验室曾接到过这样一个送检案例。一位投资者欲购买来自和田地区某收藏者的子料,为实验室运来了一车箱以为是和田玉的“鹅卵石”。外形很像,但质地细看颗粒感较强,外观上即有质疑,经实验室用红外光谱等一一测试确认:全是石英岩。 不可想象:如果这一车箱不经检测,直接收藏交易,其经济损失将是多么惨重!但是未送检就成交的,实际的市场收藏交易中有多少已经发生,而且仍在发生……
|